发布时间:2024-02-27 点击数: 0 次
呕吐是指胃气上逆,使胃内容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包括西医学中的神经性呕吐、胃炎、幽门痉挛等病。
本病由于外邪侵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主要有外邪犯胃证、食滞内停证、痰饮内阻证、肝气犯胃证,脾胃气虚证及胃阴虚证。
本病与饮食关系密切,食疔及饮食宜忌对本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一般饮食〕
(1)呕吐甚者宜暂时禁食,以免刺激肠胃。
(2)宜清淡软烂,易于消化,以保护肠胃。
(3)宜少食多餐,以减轻肠胃负担。
(4)不宜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5)不宜生冷、辛辣、肥腻及饮酒,以免刺激肠胃或加重肠胃负担。
〔辨证施食〕
(一)外邪犯方证
〔主要表现〕突发呕吐,伴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食疔原则〕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食疗食物〕生姜、紫苏叶、砂仁、白豆寇、丁香、小茴香等。
〔食疗食谱〕
(1)紫苏姜糖饮。紫苏叶,生姜,红糖,煮汤。用于风寒感冒,恶心咽吐。
(2)生姜粥。生姜,梗米,煮粥。用于散表寒,以及胃寒吐逆,上气干呕。
〔饮食宜忌〕
(1)宜食热汤、热粥,以利发散养胃。
(2)不宜生冷、粘滞及荤腥类食树,以免刺激肠胃。
(二)食滞内停证
〔主要表现〕呕吐酸腐,脘腹胀满,�科�厌食,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象滑实。
〔食疗原则〕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食疗食物〕萝卜、麦芽、鸡内金、锅焦、陈皮、砂仁、生姜等。
〔食疗食谱〕
(1)萝卜蜂蜜汤。萝卜,蜂蜜,煮汤。用于拥胃吐食。
(2)锅焦饼。锅焦,神曲,砂仁,山楂,莲肉,鸡肫皮,白糖,米粉,作饼食。用于食滞呕吐。
〔饮食宜忌〕
(1)宜少食,以减轻脾胃负担。
(2)宜软烂易于消化饮食,以保护肠胃。
(3)不宜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以免加重饮食积滞。
(三)痰饮内停证
〔主要表现〕呕吐清水,口泛痰涎,胸闷不食,头政俘,舌笞白腻,脉象弦滑。
〔食疗原则〕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食疔食物〕茯苓、生姜,砂仁、陈皮、萝卜、薤白、韭莱等。
〔食持食谱〕
(1)橘皮粥。橘皮研末,粳米,煮粥,滴入姜汁服食。周于呕吐痰涎。
(2)韭汁饮。生韭菜捣汁饮。用于寒饮啦吐。
〔饮食宜忌〕
(1)宜清淡饮食,以利护胃养胃。
(2)不宜冷饮及肥腻类食物,以免助生疲饮。
(四)肝气犯胃证
〔主要表现〕呕吐吞酸,�科�频频,胸胁满痛,烦闷不舒,易因情志因素而发,舌红,笞薄腻,脉弦。
〔食疗原则〕理气降逆。
〔食疗食物〕紫苏叶、佛手、薤白、橘皮、木香、白梅花等。
〔食疗食谱〕
(1)薤白粥。薤白,粳米,煮粥。用于呕吐,胸胁胀痛。
(2)白梅花茶。白梅花,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于胸闷�科�,呕吐。
〔饮食宜忌)同呕吐一般饮食。
(五)脾胃气虚证
〔主要表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脘部痞闷,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虚弦。
〔食疗原则〕健脾症气,和胃降逆。
〔食疗食物〕人参、羊肉、马铃薯、刀豆、粟米、茯苓、生姜、砂仁等。
〔食疗食谱〕
(1)羊肉蒜薤汤。羊肉,大蒜,薤白,调味煮汤。用于虚冷反胃。
(2)刀豆汤。老刀豆,煮汤。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饮食宜忌〕
(1)宜软烂易于消化饮食,以顾护脾胃。
(2)不宜生冷瓜果、肥腻及油炸类食物,以免伤损脾胃。
(六)胃阴不足证
〔主要表现〕时作干呕,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食疗原则〕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食疗食物〕甘蔗、牛乳、鸡蛋黄、枇杷、藕、橘子、乌梅等。
〔食疗食谱〕
(1)蔗姜饮。甘廉汁,生姜汁,和匀饮。用于反胃呕吐。
(2)牛乳姜韭饮。牛乳、韭菜汁、生姜汁,和匀饮。用于反胃呕吐。
〔饮食宜忌〕
(1)宜食新鲜水果,以利滋养胃阴。
(2)不宜辛辣、香燥类食物,以免耗损胃阴,加重病情。
〔单方验方〕
(1)苹果皮茶。苹果皮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于反胃吐痰。
(2)蚌肉金针菜汤。蚌肉,金针菜,煮汤。用于胃热呕吐。
(3)莼菜鲫鱼羹。莼菜,鲫鱼,煮作羹。用于下气止呕。
(4)荜拨粥。荜拨研末,入粥调食。用于痰饮恶心。
(5)粟米粥。粟米,煮粥。用于呃逆反胃。
(6)葱白粥。葱白,梗米,煮粥。用于胃寒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