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注意用药安全_衡水国承中西医结合医院-官方网站 
  • 您现在的位置: 特色诊疗 > 肾病 >
  • 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注意用药安全

    发布时间:2024-02-28 点击数: 0 次

    肾功能下降会导致在肾脏代谢的药物在体内蓄积而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和毒性。毒性包括对肾脏本身的损害和对其他系统的损害。用药安全关注最大疗效和最小毒性、最大化风险效益比。

    临床用药不可避免。但是对一个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来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肾功能状态,不同的肾功能状态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不一样,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既是普通剂量的药物也会引起其在体内蓄积带来不良反应。每个人都应该知晓自己的肾功能水平,并在就诊和购买药物时告诉医生和药师,协助他们决定药物的治疗方案。


    肾功能不全时需要调整剂量的五大类常用药物:



    1. 调脂药:他汀类、贝特类调脂药物;


    2. 止痛药:NSAIDs 类消炎止痛药、麻醉类止痛药;


    3. 抗生素:很多抗霉菌药、抗细菌药、抗病毒药;


    4. 降糖药:胰岛素和某些降糖药;


    5. 胃动力药、制酸药:这类药物会导致血电解质紊乱


    如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NSAIDs)已明确会减少肾脏灌注而恶化肾功能。但市面药店销售的很多复方制剂(如复方退热药、复方止痛药、复方助眠药)都可能含有 NSAIDs 成分,而患者在购买时难以分清那些复杂的化学名称是否属于 NSAIDs。又如某些镁制剂、苏打水,也属于非处方药,却会影响 CKD 患者的电解质平衡。有些患者甚至不明白这些也属于药物,所以不会向医生或药师咨询能否使用。


    CKD 患者在超市、保健品商店购买特殊食物、膳食补充剂时同样面临风险。这类产品的监管不如药物严格,有些东西的实际成分和标签注明的成分会不一致,会包含不安全的成分。

    无论如何,患者本人应牢记自己的 eGFR 数值,使用的药物和特殊食物、膳食补充剂都需要完整记录、及时更新记录内容,接受诊治时询问相关的风险,确保对肾脏影响最小。尽量固定诊治医生和药店,以便医生和药师及早发现药物相互作用并调整。当然,坚持定期复诊并抽血检查也很重要。


    慢性肾脏病初发时往往被忽略。不过,慢性肾病早发现并不难,定期去医院做检查,就能发现肾病的症状,平时也要提高警惕,发现尿量改变、血压异常、面色发黄、气色不佳,感觉困倦、乏力、浮肿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及早诊断,早期发现各种肾脏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可以减慢甚至逆转肾病进展的。三高人群、有代谢功能问题的人群、肥胖人群,尤其需要注意定期做检查,这些人的肾脏负担较大,容易出问题。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加以治疗和预防。